微信廣點通廣告投放,轉化率為什么那么低?
我們來看看廣點通的兩其實種廣告著陸方式,一種是直接著陸到關注頁面。這種方式就是可以直接獲取粉絲;說實話,憑借不超過15個字的廣點通廣告語,再加上微信公眾號首頁的不超過140字的介紹,就想讓粉絲關注你的微信號,難度比較大,但不是說沒有可能;
比如,關注我,即可獲得倉老師最新的種子10T;比如關注我,即可得到基哥的六塊腹肌裸照一套;比如關注我,即可獲得特斯拉特首會的進場門票一張;
假如商家舍得花類似的以上血本,粉絲的關注量肯定沒有問題,但前提是,沖著這些血本來的粉絲,他們的精準度如何?忠誠度如何?這個問下之前瘋狂一時的朋友圈點贊游戲就知道了,其他人我不知道,自己試驗的效果就是差的一塌糊涂;
另 外一種方式就是直接著陸圖文頁,這種方式貌似稍微靠譜一些,通過廣告語引進來的流量,再通過營銷文案去進一步轉化;這里的轉化有三種形式,第一種是直接撥 打文案上的熱線電話,奶聲奶氣的接線小姐服務到家;另外一種是點擊閱讀原文,跳轉到商家的微店上去,另外一種就是引導用戶關注。
除了第三種引導用戶去關注微信公眾賬號以外,另外兩種我怎么看怎么像傳統(tǒng)的網絡營銷,和百度競價的模式一摸一樣,在點擊價格不相上下,轉化率是人家一半的情況下,這種類似的競價模式如何得以長久?
再 來看第一種和第二種,通過先關注粉絲,再來營銷的方法,無論是著陸到關注頁,還是圖文頁,按照微信的思路,先讓用戶關注,再通過微信提供的服務功能,解答 用戶的問題;但我們要考慮到,一方面商家為了最大化的轉化流量變成粉絲,他們會采用極端的促進關注方法,另外一方面,這些被營銷進來的粉絲,關注的目的很 簡單,完成營銷目的就走人。
先前微信又推出了坑爹的48小時互動機制,以及服務號一個月群發(fā)四次的規(guī)定,如若商家沒有利用好這48小時的互動機會,以后想再把用戶從茫茫的粉絲數量里撈出來,是一件非常難的事。
所以,商家最后的ROI如何,完全取決于客戶在關注期的48小時內,商家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,不得不用盡全力去騷擾粉絲,以便獲得最大的變現,這和微信提倡的,用微信做品牌服務的理念完全形成悖論,微信公眾平臺盡成了騷擾用戶的地方。
隨著廣點通的推出,多客服功能也順勢推了出來,微信的本意是讓商家可以多增設幾名互動人員,以應對廣點通急速帶來的流量;這里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,微信一 方面不斷的公關商家去投放廣點通,以便獲得更多的流量,一方面又不給商家提供營銷的工具,為了品牌服務而服務,幾個商家愿意花如此高昂的流量費用去做所謂 的品牌服務?
商家借用多客服功能,來增設多么互動人員來服務粉絲,但這里有一個問題,多客服功能連基本的數據統(tǒng)計分析功能都沒有,也沒有開放API接口,老板如何來管理這些互動人員?
或許是微信官方還沒有時間來得及推出這樣的數據統(tǒng)計功能,或者出于安全考慮,還不太愿意去開放這樣的接口,但從一個商人的角度去考慮,除非是手頭的資金不是自己的,否則很難有一個商家愿意這樣不明白的去干耗著;
未來?
微 信一定有未來,這個我可以肯定以及確定,但是微信營銷不一定有未來,一個缺乏運營輔導的平臺,僅憑商家在這個臺上各自施展才藝,大部分商家是沒有這個實力 活下去的。我們來看看同樣是基于信息流的百度平臺,專業(yè)的售后服務團隊指導商家如何進行廣告投放,以及后續(xù)的流程優(yōu)化,先不管服務的水平質量如何,至少有 這樣一套牽引機制在;
再來看下做電商平臺的阿里巴巴,無論是官方的阿里學院,還是各種第三方的培訓,至少淘寶天貓這個市場有很多的同行可以進行交流,至少有一套規(guī)范的平臺運營機制,指導商家如何去進行基本的運作,商家投進去的錢,哪怕運營的再不盡人意,至少還能看到一點希望。
反觀騰訊的一些產品,無論是PC端的流量大王騰訊QQ,還是去年推出的廣點通廣告,以及現在的微信,雖然騰訊也很想在這些流量基礎上,借助廣告這種輕模式進 行流量變現,但不想付出的變現,是很難長久的,沒有去成立一支官方的運營團隊來專門輔導商家做這事,哪怕平臺再好,對于大部分商家而言,也是空中樓閣。
我想起了騰訊這兩天在搞的一個事,就是全國各地巡游的培訓,一個地方一場培訓能做出啥玩意?反而是留給了一些打著微信培養(yǎng)旗號的第三方公司忽悠商家的空間。市場上的微信營銷培訓真的靠譜嗎?我估計連騰訊自己也沒有弄懂。
視頻推廣

GEO排名優(yōu)化

軟文代寫

百科優(yōu)化

新聞發(fā)布

下拉詞優(yōu)化

單位社區(qū)發(fā)稿

AI搜索優(yōu)化

報紙/記者邀約

海外媒體

下一篇:微信火爆文章的幾種類型